Debbie 從小看著媽媽做衣服,因而對服裝設計產生興趣,大約在國小就確立了自己未來走向設計的目標。
但她除了這股感性上的直覺,也經歷理性的思索,「長大的過程中,我評估服裝設計這一塊在台灣成熟度比較低、市場比較小,可能要到歐洲讀書才能學到精華。」綜合評估自我經濟能力及事業未來發展性,她將視角稍微轉向,決定就讀廣而多元、不限於單一類型設計的商業設計科。
在這樣的學習背景下,她的設計不走強烈個人風格,而是期望能透過自己的專業幫助他人,「我會知道自己為誰設計、為什麼事情設計。設計是一個工具、手段,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。」
由 Debbie 設計的各式作品(圖: Debbie 提供)
斜槓之前,修煉自己
Debbie 就讀大學期間,斜槓(Slash)這個名詞浮出檯面,引發她的好奇,「不用去公司做一份工作,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,這樣的職業好棒。我就去查斜槓跟自由工作者比較興盛的美國,有哪些資訊可以參考。」她翻閱各個自由工作者的部落格、相關書籍,並在心裡訂下長遠目標:成為自由工作者。
功課做得足,她的想法很務實,「我知道那有一個門檻,不是一開始就能成為這樣的人。在此之前我需要去工作磨練一下!」後續,她有5年時間在公司任職,幸運遇到很值得學習的主管。
「主管是非常重視流程和邏輯的人,經過他的帶領,我們少少的人也能完成 10 幾個人才能做到的專案。」有公司/團隊運作的 know-how,Debbie 發現,相較於直接成為自由工作者的設計師,她的溝通能力更好,且更能在合作中找到彼此的平衡點。
她說,在學校只會學到課本上的知識,但在企業的經驗,讓他練習與印務、專案,甚至其他設計師溝通,「這讓我成為一個協調者,不只是做稿的設計師。我能理解客戶的考量、做務實的成本控管。」揮別單向的任務接收,保持合作的彈性,更有機會創造出讓彼此都滿意的成果。
跳脫單純甲、乙方關係,成果更亮眼
根據市場上傳統的多數情況,企業是甲方,發包工作給擔任乙方的自由工作者,而雙方的合作關係緊張,時有所聞。Debbie 卻在近期與 SWAP 的合作案中,發現跳脫傳統甲乙方角色的可能與優勢。
「合作過程中,我不覺得自己是乙方,因為我不是只給設計專業,他們也不是只發表意見。我們是一個team,彼此一來一往,從概念討論到更久遠以後,這個設計可以怎麼發展。」她提到的案子,是 SWAP 的品牌 VI 視覺識別系統,包括 Logo、名片以及產品整體的視覺方向等。
Debbie 回憶,由於 SWAP 剛起步,一切從零開始,那段過程是很好的學習,「我從零開始跟他們討論產品的概念,對他們來說,我除了是設計師,也藉由我使用者的身份,在過程中給予使用者體驗的回饋,我提供的不只是設計。」這段雙向的合作關係,成果超乎想像,包括最終 SWAP 採用了印刷難度及成本較高、卻非常有趣的名片設計。
「我很感謝他們願意讓我嘗試這個奇怪的開版,印刷廠也跟我說超難做的啦(笑)。其實顏色是最難的,這個藍色容易跑色,我跟印務有很多溝通。」雖然不容易,但雙方都認同,做為新團隊,若有一張一拿出來就讓對方印象深刻的名片,對品牌絕對是加分的。
現在,Debbie 能驕傲地對國小時的自己說:「我成為設計師了。」;更能對大學時的自己說:「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了。」對她而言,夢想不只是發夢,更是透過累積與實踐、說到做到的目標。
SWAP 名片設計成果(圖: Debbie 提供)
【採訪後記】有了 SWAP,開啟更具規模合作
因為從測試階段就是 SWAP 愛用者,能親眼看見、親手參與它從誕生到漸漸成熟的過程,「一開始看到的很陽春,平台真的進步好多(笑)!」。
有了 SWAP,對 Debbie 而言是增加了與大公司、政府單位合作的機會,「因為他們大多需要開發票,在這方面,SWAP 讓我可以更有效率的和客戶進行財務交流。」作為踏實而不失理想的設計師,她不會停止成長的步伐,而 SWAP 將會是一路上替她分憂解勞的忠實夥伴。
自由接案平面設計師。曾任知名設計公司、出版社、醫療網絡媒體等,設計領域廣泛,曾參與多個台灣地方工藝相關募資專案。曾獲金蝶獎,並參與美感教科書計劃獲得2022金點設計獎。
SWAP Profile